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  自股指期货诞生以来,一直备受市场的争议。更有甚者,还把股指期货认为是中国股市长期走熊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事实上,自15年股市非理性波动之后,股指期货就已处于“名存实亡”的状态,而随着市场稳定性的逐步增强,逐渐放松股指期货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重点。

  近日,根据中国证券报的消息指出,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,基金公司代表指出股指期货存在市场参与主体不够多样化、交易限制过度等问题,让我们听到了业界对进一步放松股指期货限制性措施的迫切要求。由此一来,对于放松股指期货的问题,市场的呼声也进一步升级。

  实际上,就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,放松股指期货主要受到这几方面的市场因素影响。

  其中,自16年以来,中国股市稳定性以及波动率持续趋稳,而随着股市逐渐修复局部性的赚钱效应,加上市场投资信心的持续回暖,也促使不少资金开始从此前股市非理性风波中走了出来。

  再者,在股市逐渐回暖的过程中,大资金大机构套期保值等需求得不到同等的匹配,而在缺乏对冲工具的影响下,导致大资金大机构很难获得风险对冲的机会,而对于一些中性策略资金来说,也因股指期货工具长期处于受限的压力,而迟迟不敢大举入场,减缓股市新增流动性的涌入预期。

  此外,股指期货迟迟未能获得放松,从某种程度上暗示出当前市场持续做多的底气并不充足,而对于缺乏完善风险对冲功能的市场,也或多或少制约着场外大资金大机构的入场意愿。

  不可否认,自15年股市非理性波动风波之后,随着中金所先后修改了不少的规则,也导致了股指期货的真实功能大打折扣,而股指期货也基本上处于“名存实亡”的状态。

  从此前上调交易手续费、到提高各合约持仓交易保证金标准,再到调整股指期货日内开仓限制标准,而后到强化长期未交易账户的管理等,实际上对于股指期货来说,它的本质功能也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冲击,而大资金大机构也很难发挥出较好的风险对冲功能。但,自2017年之后,一方面是坊间不断传出股指期货放松的消息,而另一方面则是中金所从今年2月中下旬起对股指期货的稍微放松,从而满足部分资金机构的真实需求。

  不过,从实际影响意义来看,今年年初的股指期货放松动作,实际上也起不到太大的影响作用,而放松力度有限,也不足以为大资金大机构带来更好的风险对冲效果,而股指期货功能依旧是大打折扣,名存实亡。

  虽说放松股指期货利于为大资金大机构提供更好的风险对冲,且利于引导部分资金的入场,但对于股指期货来说,它不仅具有了套期保值、杠杆性等特征,而且还存在交易制度不对称、准入门槛较高等问题,而一旦股指期货得以有效放松,则实际上意味着大资金大机构获得了交易上的巨大便利,且利于满足大资金大机构的风险对冲需求,增强这类资金机构的投资底气。但,与之相比,对于缺乏有效风险对冲工具的中小投资者而言,则并非是一件好事,而股指期货放松之后,投资者则可能面临着实力更为强大,且具备资金、成本、交易制度优势的大资金大机构,而两者之间的博弈,中小投资者的劣势地位却进一步加大。

  对于股指期货而言,它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,利用得好则利于激活资金的投资热情,加快股市的上行步伐。但,利用不好,则容易导致风险的急剧增加,而市场过度投机行为的再现也不利于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,而近两年股市好不容易实现的高稳定性、低波动率运行环境,也会因此受到冲击破坏。

  在市场投资信心逐渐回暖之际,可以适度有序放松股指期货,但不宜过快放松,放松过度。实际上,在股市逐渐走出中期底部之际,适度有序放松股指期货还是利于市场投资活力的增强,刺激市场的赚钱效应。但是,在股指期货适度有序放松之际,不仅要满足大资金大机构的风险对冲问题,而且也需要为中小投资者增设更多的风险对冲工具,同时进一步增强交易监管,提升风险防御应对能力,且尽可能在股指期货放松之前,处理好市场长期存在的期现交易制度不对称的问题,这才是股指期货适度有序放松的重要前提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郭施亮

郭施亮

473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财经评论员、财经专栏作者、2013年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