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“微刺激”加码,股市为何“耍大牌”?

  在“微刺激”持续加码的作用下,我国的经济数据略为回暖。就近日公布的“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预览”数值分析,6PMI初值数据续升至50.8,创下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位。而6月制造业新订单分项指数初值升至51.8,为15个月以来新高;同期,产出指数也创下了七个月的高位。然而,在经济数据有所回暖的大背景下,中国股市却停滞不前,依然在2000点附近徘徊,耍起了大牌。

  实际上,近三个月我国的“微刺激”力度持续增大。而在“稳增长”“微刺激”的作用下,我国部分经济数据也呈现出逐步回暖的格局。

  2014422日下午15时,央行宣布,20144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,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。

  201469日,央行发文,决定从2014616日起,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“三农”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。同时,对财务公司、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也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。

  值得一提的是,在此轮定向降准下,其覆盖的范围还包括了部分股份制银行。其中,招商银行、民生银行、兴业银行、宁波银行等上市银行陆续确认同步获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。

  今年630日,银监会宣布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。自201471日起,支农再贷款、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贷款和“三农”专项金融所对应的涉农贷款等6项,将不计入存贷比(贷款)计算的分子,而银行对企业或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(CD)等两项计入分母。据机构统计,通过此项举措,理论上商业银行可释放流动性有望达到8000亿元。

  不可否认,“微刺激”加码会对实体经济构成一定的刺激。

以近日实行的“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”为例,该项举措是在我国外汇占款增速减缓、商业银行考核二季度存贷规模时点以及准备金缴款、财政缴款重要时点等大背景下推出的。

按照我国对商业银行75%的存贷比比例分析,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基本不符合法定的存贷比数值。结合我国经济出现较大的下行压力,适度放开金融机构的存贷比比例,将有助于缓解银行的流动性压力以及社会偏高的融资成本。

  笔者认为,“微刺激”加码有利于国内经济的适度回暖,却不会令实体经济出现大幅度的回升。至于股市,作为经济的晴雨表,也不会因实体经济的短暂回暖而出现大幅上涨的行情,主要原因如下。

  第一、“微刺激”的持续加码有别于过去兴奋剂式的刺激政策,整体刺激效果不会太大。自2003年以来,我国广义货币增速呈现出持续飙升的格局。而经过10年的扭曲性发展,我国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值越拉越大。过去,在国内经济出现较大下行压力时,管理层热衷于大规模释放流动性,用猛药来刺激经济的回升。显然,这种兴奋剂式的刺激政策并不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的稳定发展。如今,管理层更偏向于以“微刺激”的手段,针对性刺激急需流动性的地方,从而避免过去“用力过猛”的问题。但是,用“微刺激”的手段来刺激实体经济领域,整体效果不会太大。

  第二、在“微刺激”加码作用下,释放流动性的最终去向仍需观察。按照之前管理层推出的接连“微刺激”政策,虽然其针对性意义较强,但是累计可释放流动性也可能高达数千亿元以上。然而,吸取09年“4万亿+9.59万亿”刺激政策的经验教训,当时大部分的流动性被大型国企、大型上市公司等垄断,最终导致大量的流动性无法有效流进流通市场之中。此外,大型国企、大型上市公司等依靠这些流动性,大规模进入股市、楼市等资本市场,由此导致当时资产价格的大幅虚增。至此,“微刺激”加码能够释放一定规模的流动性,但这些流动性又能否精准流进实体经济领域还需要持续观察。

  第三、股市长期偏离经济的走向,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数据水分过多。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,一般提前36个月反映经济的真实走向。然而,在我国,股市的走势却长期偏离于经济。究其原因,主要在于我国经济数据的水分过多。

目前,我国属于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,而我国的进出口总值也多次取得全球第一名的位置。

其实,因我国人口总量庞大,所创造的价值也会水涨船高。然而,将各项突出数据“人均化”后,其所创造出来的数据并不乐观。此外,长期以来,因地方政绩与GDP等关键性指标捆绑在一起,各项数据也被“大幅虚增”。

  多年来,国家与地方的经济数据“打架”已属于常见的现象。以近五年为例,2009年,各省份GDP之和高出国家公布的GDP总量达到2.68万亿;2010年,两者之差多达3.2万亿;2011年,约为4.6万亿;2012年,约为5.76万亿。至于2013年,各省份GDP之和依然远高于国家公布的GDP总量。

  显然,经济数据水分过多并不利于经济的健康运行。同时,还会深刻影响到管理层的决策水平。至于股市,也不可能因“虚增”的经济数据而出现大幅度的上涨。

  因此,笔者郭施亮认为,“微刺激”加码不能给予太多的期望。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,无论是实体经济领域还是虚拟经济领域,均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发展期。改革是艰辛的,转型是痛苦的,但阳光总在风雨后。

 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郭施亮

郭施亮

473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财经评论员、财经专栏作者、2013年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

文章